首页 > 地方 > 正文
《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年版)》全文发布
发表时间:2022-09-02 09:43:35来源:中华儿女杂志社官方帐号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场景,是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为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有关工作部署,精心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城乡社区,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与城市基层共青团改革和“社区青春行动”相协同,助力基层团组织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制定本工作指引。

工作目标

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组织深入社区,重点围绕社区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安全宜居、法治宣传等公共需求,聚焦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建有团组织的城乡社区,普遍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基本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团组织主导的“四个一”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即:实施一批常态化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一批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共建一批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形成一套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实施一批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坚持自愿性、组织性、非营利性、本地化原则,合理设置服务岗位,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培训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配合做好信息核查、物资配送、秩序维护、测温登记、卡口值守、心理辅导、防疫宣传等社区公共服务事务。建立“平战结合”的社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服务,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力争发挥疫情防控社区“第一响应人”作用。

立足重点群体开展品牌志愿服务。面向社区青少年实施“关爱行动”,围绕思想引领、学业辅导、健康生活、科技创新、艺术素养等内容,开展“七彩假期”、“七彩四点半”、“红领巾学堂”等关爱志愿服务。面向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实施“金晖行动”,围绕生活服务、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内容,帮助解决出行、就医、购物、使用智能手机等方面的困难,开展助老志愿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实施“阳光行动”,围绕日常照料、就业支持、支教助学、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内容,开展助残志愿服务。

结合居民需求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结合社区和居民需求,围绕文化体育、法治宣传、生态环保、禁毒防艾等内容,依托社区书画协会、舞蹈协会、健身协会等社团群组,就近就便招募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小而专”、成本低、常态化的特色服务项目,打造“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品牌,形成相对稳定的服务功能。

培育一批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

培育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骨干。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团组织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和社区青少年自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依托社区团支部和功能型团组织完善学生和在职团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整建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挖掘培育辖区内有热情、有影响、较活跃的青年社团群组负责人和积极分子,以兴趣、爱好、地缘、业缘等为纽带,形成具有一定活跃度和延续性的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骨干力量。

动员辖区内单位青年志愿者。注重发挥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统筹作用,组织动员属地机关、学校、企业、两新组织和社区物业等单位,组建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努力把工作对象转变成工作力量。依托区域化团建平台,拓展合作单位,加强日常联系,发挥辖区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就近就便优势,创新联合共建志愿者队伍。

拓展区外青年志愿服务力量。注重联系各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团队,按照“结对+接力”模式,引入成熟的项目团队到社区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注重引入高校志愿服务资源,深入对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注重发挥“返家乡”、“三下乡”等大中专学校志愿者和服务团队的作用,为其提供场地资源等便利条件,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

共建一批社区志愿服务阵地

用好社区已有服务阵地。依托社区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实体阵地场所,开展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整合辖区单位、学校、医院等场地设施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设立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为社区志愿服务便利开展提供支持保障。

拓展网上服务阵地。把社区微信公众号、社群、线上楼宇群组等网络阵地,作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充分用好网络渠道,做好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征集、招募信息发布等组织动员工作。依托不同青年群体、服务项目、需求话题等建设和运营网络社群,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团组织与社区团员青年和居民的联系,营造社区志愿服务良好氛围。

建立一套团组织主导的多元化参与的社区青年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预招募机制。认真总结近年来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梳理疫情防控对志愿服务的相关需求,制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普遍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预招募机制,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预备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急演练。

推广志愿服务供需结对机制。发挥社区团组织在青年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需求摸排统计,形成志愿服务需求清单,注重运用信息化平台向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发布,注重与周边高校等基层团组织建立长期结对机制,为广大青年志愿者提供基本场景和项目载体,促进各类资源和工作力量快速响应、高效对接和精准匹配。

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实施前,重点做好社区和居民需求调研,合理设置志愿服务岗位和职责,确定服务内容和流程,厘清志愿服务边界,制定工作计划。项目实施中,重点做好注册登记、招募培训、组织管理等工作,强化志愿服务通识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合理配置资源,规范项目运行。服务结束后,注重进行总结评估,听取志愿者及项目相关方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加强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各级团组织应着力推动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录,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加大团内资源项目下沉力度,加大对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的支持保障。鼓励为青年志愿者提供餐补、交通补贴、安全防护物资和保险等服务保障,帮助志愿者解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的激励,选树优秀典型,宣传项目成效,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本指引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

2022年8月25日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

1983年,北京大栅栏街道团委组织街道区域内商户单位,为辖区19位老人提供送粮送煤、理发洗澡、打扫卫生等“综合包户”,被认为是首都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开端。随后,全区8个街道复制推广这种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为137位老人提供“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形成了有组织、有任务、有制度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雏形。

1989年,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诞生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包括居委会的全体6名成员和居民中的7名“积极分子”,一对一地帮助社区的13个困难户。同年3月18日,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成立。30多年来,朝阳里社区注册志愿者已发展至3500余名,占社区居民的70%,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帮扶、给居民义务理发……社区通过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

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着眼于推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民生诉求相吻合的志愿服务,以相对灵活的服务项目、相对专业的服务团队和相对固定的服务半径,用心做好“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特”的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是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各级团组织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将志愿服务同人民需求紧密结合,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组织深入社区,围绕社区公共需求和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针对离退休老教师、老专家空巢率较高等问题,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志愿服务协会和清华大学梧桐公益协会于2013年联合发起的“感恩梧桐树”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在校生与离退休教师定期结对探访,举办沙龙、论坛、文艺汇演等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形成隔代互助模式,既能满足“空巢”老人们精神上、生活上的需求,也能发挥老专家们学术、思想上的优势,帮助志愿者成长、成才,成为学生“生动的第二课堂”。

为解决暑假期间孩子没人看护的社会“痛点”,团苏州市委牵头并联合多部门,今年在全市社区、儿童关爱之家等场所开设1355个青少年暑托班,动员招募3268名青年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通过集中照护、特色课程、行业嵌入等志愿服务方式,提供线下课程8696场次,线上服务课程15075场次。社区志愿服务让民生实事项目更具暖心温度。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吸引广大青年学子立足学校生活,服务燕园社区,策划实施的“家燕行动”推出“燕园名片”“平民学校”“燕缘行动”“校园开放日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领航新燕”返乡宣讲等一系列有温度、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为校园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有序高效参与社区与防疫志愿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级团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团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在属地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有序高效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广大青年志愿者不辞辛劳,服务在社区防疫一线。北京、吉林、湖北、上海、广东、四川、重庆、海南、新疆等地出台防疫志愿服务指引、规范,进一步明确防疫志愿服务规范流程及重点岗位,提出岗前培训、健康监测、舆情管理、物资保障等工作要求,引导青年志愿者有序安全参与服务。

今年8月以来,海南省各级团组织共招募青年志愿者6万余人,组织动员32.7万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时长203.2万小时。西藏共招募抗疫青年志愿者3.2万余人,已安排上岗服务2.2万余人,防疫青年志愿服务内容涵盖社区搬运物资、维护社区核酸检测点秩序、帮助社区老年人使用藏易通小程序、为社区隔离群众送餐送水等各项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切实增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试点探索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省域社区志愿服务深化实施工作,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联合国强公益基金会,于2020年年底启动实施“共创美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试点工作,在广东、湖北两地全省范围内探索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推动实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试点地区围绕社区和居民所需所盼,培育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实施关爱少年儿童、金晖助老、助残阳光、环境保护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建立了包括日常管理、培训激励、风险管理在内的系列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湖北40个试点社区,2021年累计发起活动1764次,参与志愿者17290人次,服务时长达75435小时。社区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有96.38%的受访居民表示支持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87.9%的受访居民表示有意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受访社区工作者对青年志愿服务满意度高达99.16%,受访居民满意度高达98.36%。

今年7月,广东印发《广东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优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构建队伍、项目、阵地、机制“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进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建立“四个一”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

团十八大以来,全团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街道社区团组织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全面拓展提高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带动力,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成为基层团组织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功能,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要求。

经团中央书记处同意,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版)》,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工作目标、项目、队伍、阵地、机制等方面提供执行层面的具体指引,旨在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城乡社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助力基层团组织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