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成新消费主力 多家上市公司抢滩轻量化赛道
发表时间:2021-12-15 14:28:35来源: 咸宁新闻网

随着2022年经济工作的确定,“巩固和扩大基础性的消费、升级类的消费、要把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结合;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相关举措;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成为了其中重要一环。

显然,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成为了新消费的主力场景。这一方面源于其大宗消费的属性,更取决于这种绿色出行模式所实现的减排降碳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

因此,新经济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及发展也成为了多家券商解读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维度。国泰君安方面表示,本次会议的核心边际在于稳经济,按照稳增长的发力先后顺序,以及悲观预期的修正幅度。推荐关注新能源的光伏、新能源车等高景气方向,以及消费、金融、科技制造等领域。

同时,华泰证券认为,稳增长措施可能进一步丰富。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明年春季,可能是稳增长政策在力度和执行上逐渐“加力、增效”的时间窗口,期间稳增长措施可能进一步丰富,包括支持电动车、家电、农业电气化等消费的专项补贴。

事实上,再次的刺激消费政策已经开始。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增长强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当月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

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火爆的同时,产业链的配套市场也已经快速拉涨。不难看出,2022  年新能源车有效销量实现高增长,为明年的零部件企业业绩带来高弹性。

相比于传统汽油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更为关键。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 年10  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汽车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事实上汽车轻量化是全球汽车工业化的一致目标,也是节能与新能源的共同基础技术。《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行业未来共同突破的重点方向。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研究,汽车质量每下降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下降0.4L,碳排放大约可以减少1公斤。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汽车重量每下降10%,则其燃料消耗降低6%-8%,若汽车的传统钢铁部件被轻量化材料替代,则汽车车身及底盘的重量可降低至50%,相应碳排放亦会降低。

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提速”的重要方向之一,汽车轻量化赛道已成为多家上市公司布局的重点。

12月13日,旭升股份公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上中签结果公告,中签号码共有50.075万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1手(1000元)升21转债。据旭升股份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3.5亿元,主要用于高性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项目及汽车轻量化铝型材精密加工项目。

12月7日晚间,万安科技宣布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88亿元,用于新增年产20万套汽车底盘铝合金轻量化等项目;今年11月,拓普集团发布不超过25亿元的可转债发行方案,拟投资于年产15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和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随后,瑞鹄模具也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4.4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及关键零部件精密成形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

投资者也纷纷喊话厂商,咨询轻量化动态。12月9日宜安科技在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公司已购买6100吨大型压铸机,目前公司整体集成压铸已在电机、电控、电池包、仪表盘等产品上实现应用。此前,宜安科技曾解释称,公司在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和大型整体集成压铸方面,将传统的多个零部件通过大型精密压铸一次整体成型出来,在减少后续加工工序的同时,实现产品轻量化及减震性要求。作为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等众多新能源汽车的供货商,产品已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包、仪表盘、汽车车门等产品上实现整体集成应用。

目前,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部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但要想把握机遇实现“变道超车”,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须多方面持续发力。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