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故宫正有「敦行故远」特展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看?
敦煌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
“世界艺术画廊”
在这浩瀚的藏经洞里
与波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敦者,大也
煌者,盛也
地壳运动使欧亚大陆形成了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这两大高原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极难通行,几乎隔断了东西方的文化与商贸往来。
但幸好,两大高原中间有一条狭窄的走廊,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唯一通道:河西走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就进入了另一方天地,另一个文明。而阳关,就是今天的敦煌,即“盛大敦煌也”。
龟兹人,波斯人,大食人,如果想来中国,第一站,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标志性的九层塔,即96号窟,建于初唐
雪景中的敦煌,比往日更多了一份美丽
东西方的财富和文化都在这里交融,西域各国商人汇聚于此,也将各国的历史,宗教,人文,生活习惯,带到这里。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影响深远的文明体系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这四大文明唯一的交会点,就在敦煌和新疆地区。
莫高窟第85窟中的乐舞,有没有点伊斯法罕四十柱皇宫里壁画的感觉?
爱穿胡服的唐朝人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荣誉所在,唐代的长安人过着一种没有国界的商业生活,一种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他们吃胡饼(没错,就是波斯馕),喝胡酒(最爱“胡姬酒肆”),逛西市(买买买,进口货),更爱穿西域来的胡服。
莫高窟壁画中有一幅非常出名:《都督夫人礼佛图》,从这里,可以看到胡妆、胡服有多受长安女子的喜爱。
原壁画损毁严重,现在看到的这幅是五十年代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临摹的,是莫高窟最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
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名身着男装的婢女。都督夫人和女儿遍身绮罗,满头珠翠,锦服璎珞,一望便是富贵人家。
在都督夫人王氏和两个女儿的肩背上,披带长长的围巾,围巾两端有时垂在臂旁,有时用手捧在胸前,这种长围巾就是 “帔帛”(pèi bó)。
帔帛在隋朝以前并不多见,有学者指出,是随着丝绸之路从西亚传来的时尚单品。
波斯元素在敦煌
敦煌女儿樊锦诗曾做过一个分享,题为《敦煌石窟中的波斯形象》,我们想与你分享一组很波斯的元素~
马铠
大家都知道,波斯是马背上的民族,也是世界历史上使用铠甲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80年时,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已经有一支全员装备鱼鳞甲的军队,名叫“不死军”。
在莫高窟第285窟内,你能清楚地从壁画上看到身着铠甲的战马。
西魏,《五百强盗成佛》,讲述了五百个强盗占山为王与官兵激战,最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千万别小瞧了“马铠”,这可是战争是否能获胜的关键之一。
譬如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大战一触即发,曹操对比了自己和袁绍的战斗力:“本初(袁绍)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这句话是说,袁绍豪气十足,他自己穷得叮当响。
琉璃盏
自丝绸之路开辟后,从波斯来的异域产物,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地区;而炼丹服药追求长生不死的梦想,在当时日趋兴盛,这便使得炼丹家们想尽办法以获得品质上乘的进口货。
琉璃,便是古代皇帝炼丹的副产品。
绘制初唐的这幅壁画,虽然斑驳陆离,菩萨面容失色,但晶莹剔透的琉璃盏清晰可辨,十分逼真。
莫高窟第401窟壁画《供养菩萨二身》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波斯国都宿利城……出金、银、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玛瑙),多大真珠(珍珠)、颇梨(玻璃)、琉璃、水精(水晶)、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砂、水银……及熏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盐绿、雌黄等物。”这些波斯物产被后代史书反复提及。
敦煌壁画中的玻璃器皿
左:146窟,五代,平底侈口玻璃碗;右上:225窟,五代,侈口细颈花瓶;右下:57窟,初唐圆底球腹玻璃钵
看来,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清澈透亮情有独钟。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3-26)
-
(2025-03-18)
-
(2025-03-12)
-
(2025-03-05)
-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