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浅议古村落的保护策略——以山西宁化古城为例 2021
发表时间:2021-08-13 15:18:40来源:网络

摘要:古村落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历史见证,承载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点点滴滴的历史,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本文以宁化古城为例,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古村落保护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宁化古城提出了一些保护规划的建议。

古村落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人与大自然和谐与共的生存空间。那些与地理环境、自然山水相关联的人文景观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与悠久历史的见证,而且富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古村落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精粹、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般说来,传统的文化村落有着非常浓郁的自身文化特色,悠久的家族历史渊源,极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美的人文生活气息,这些要素构成了古村落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代表了广大农村居民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保护这些古村落,我国已于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宁化古城概况

宁化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南70公里宁化乡宁化村,与山西芦芽山风景名胜区相邻。有村民五百余人,是周边人口最多的村落。宁化古城历史悠久,现存文物古迹十分丰富,除了隋“汾阳宫”宫城遗址之外,还有宋、明、清三代修筑的城池建筑旧址,明清砖砌城墙遗存及关帝庙、宁化万佛洞、明代石窟寺、朝阳洞、旦板洞等古建筑。据史书记载:古城初建于隋、唐代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开始向军事城堡演变。朝廷不时着重兵守卫,曾为山西“卧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式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古城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后历代均有修葺。

城池依山而建,由东向西倾斜,西城紧邻汾河,古城周长约2.5公里,城墙高10.33米,城墙现存大部分完整。保存有古代瓮城两座,一北一南,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型,置有二进重门,是明代在宋旧址上修复并加筑而成。(图1)

当地有一种说法:大城有西安,中城有平遥,小城有宁化。由此可见,宁化古城在其历史价值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由于此处位于山地,古时交通较不发达,所以村落的格局与历史面貌至今保存比较完整,鲜有游客进出。

但由于长期处于无人管理保护的情况下,村落中的历史建筑与文物损坏比较严重,许多古建筑的门板、砖瓦、对联等被当地村民拆除作他用。古建筑院落内杂草丛生,已看不出建筑原貌。

但随着芦芽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宁化古城势必会成为该风景区的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点之一,如何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其资源,成为宁化古城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2宁化古城的文化体系与保护价值

宁化古城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村落,但同时区别于其他村落的是它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完整的军事攻防体系。而村内至今还保留着最为传统的村落居住模式与区域性文化特点,这些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正向现代社会展示着历史考证、文化审美的重要价值。

2.1完整的军事要塞

在宁化古城外围,可以清晰的看到村落外围的古代城墙,这在其他古村落是极其少见的。同时宁化古城西临汾河,东依芦芽山,地理位置险要。汾河上有一座吊桥,是古时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至今仍保存完好。(图2)在村子东侧的山地上则有南北两座瓮城,城墙与城门仍清晰可见。(图3)

2.2完整的日常生活网

整个宁化村由:院落、水井、古戏台、县衙门、宗祠等组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日常生活社会网。在其内生活的村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聚集习俗。

2.3传统的农耕模式

宁化古城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文物建筑,其自然农田也别有一番风光,由于村庄依山而建,村民聚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随着地势的抬高则是一层层壮美的梯田。(图4)尤其站在城墙顶端,与汾河交相辉应,自然风光格外迷人。

2.4特色建筑的人文魅力

由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式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宁化古城不同于其他古村落的是,它有自己的政府设立机构,古时宁化有文衙门、武衙门两个衙门府,但现今都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村庄里的关帝庙(图5)、古戏台等建筑仍保存完好,其院落形式也保留了古时的原貌。

3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土地资源紧张,农村人口密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古村落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艰巨和紧迫。当前古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主观原因

3.1.1政府保护力度不足

政府作为古村落保护的主导力量,应该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古村落宝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在古村落附近随意建设新区,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有些政府虽然倡导古村落保护,但只是空喊口号,没有把古村落保护落到实处,从而错过了很多珍贵的保护时机。

3.1.2村民保护意识不强

如今,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快速消失,经济发展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文化的拥有者--乡民对自身文化的“自鄙”,使得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弊帚一样被抛弃了、毁坏了。

3.2客观原因

3.2.1旅游业与现代化的冲击

受旅游开发的影响,部分具有致富意识的村民为迎合游客心理需求,已率先改建自己的住宅,使原有传统特色的石材民居变成了一些低档次、小规模的餐饮及住宿场所、另有一部分改革开放后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的村民,在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美好愿望趋势下,也开始进行一些自发性、随意性较强的修建行为。古村落居民自发进行的这些建筑整修行为所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正使且将继续使一些具有传统山乡特色的人文资源在人为的建设性破坏中流于消失,甚至影响到整体的山村传统风貌。

3.2.2古村落不能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矛盾。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居室格局与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也不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对古村落原生道路和桥梁产生较大的压力,古村落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

4宁化古城的保护策略建议

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艰巨且长远的任务,需要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两方面去抓。古村落的保护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转变。

4.1提高政府的保护力度

首先,没有政府重视关注,就缺少了工作的前提;没有上级部门正确指导和相关部门真情配合,就失去了工作的基础;不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逐渐形成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投入和保护机制,就没有抓住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关键。解决各级政府领导的观念和决策问题,是古村落保护的首要条件。

宁化古城虽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政府在其保护力度与策略方面还比较欠缺,如果能够及时修复与维护村落内的文物古迹,宁化古城的完整性远比现状要好。

4.2正确处理好民居建筑景观保护与整治,明确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

拆除核心保护区与风貌不协调的民居,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交点,要恢复古村落的原有环境,就必须控制和拆除一些不协调的建筑。笔者认为,要本着保持传统空间格局,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坚持真实性、维修建筑具有可识别性原则,对宁化古城的建筑物提出保护与整治。

4.3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

古村落最能感染人、打动人的是那浓郁、亲和的生活气息。保持传统,首先必须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这是对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是平淡、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其次是保护传统的完整性。传统与所处的环境必须是一致的、土生土长的,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最后保护传统的延续性,传统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如宁化古城内的传统生活在旅游开发后势必会受到影响,那么制定相关的旅游规划来保护村内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必要的。(图6)

4.4努力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

由于古村落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始终保持自己的生活习俗与传统,这是历史的繁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在不断的前进,古村落的人居环境条件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所以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需要的。比如宁化古城,与旧城相比,现在的村庄已整体向西移动,所以可在居民比较集中的非核心保护区域内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给水、供暖等。其中道路的建设要使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5结语

古村落是我们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来的灿烂的过去。留住过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前行、开创未来。古村落就像是我们人类的祖奶奶,我们不愿做不孝的子孙,那又怎能对她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又怎能忍心让她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乔装打扮浓妆艳抹去接待如织的游人?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