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李培发:放逸胸怀 神游天地
发表时间:2020-07-17 11:25:06来源:民生网

艺术家李培发,毕业于西安国际商务学院美术系,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清华美院研究生导师孙恺教授研究生班毕业。或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亦或许血脉中自然流淌着先辈们的艺术基因,青少年时期的李培发就喜欢传统文化,尤其喜欢绘画,甚至到酷爱程度,然而,一张宣纸、一只毛笔,临古学画,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极其平常,但是,在那个艰苦而又充满无限向往的年代,对青少年时期的李培发而言,甚至拿起毛笔在烟盒上写写画画都是非常奢侈的时光,但凡有那样的机会,都能带给李培发拊掌跳跃、欣喜若狂的喜悦,尽管如此,一颗跳动的心,追逐心中对艺术的渴望,始终伴随着李培发,魂牵梦绕一般。从懵懂少年到青年时期,对传统艺术如饥似渴,勤学苦练,手摩心追,几十年来,李培发始终难以割舍心中的夙愿;在艺术的长河中,他从一笔一画学习古圣先贤,临摹技巧,锤炼笔墨,到深入生活一花一草、一枝一叶的对景写生,再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高度提炼、化为己有,李培发触类旁通、积学厚养,不被浮云遮眼、蔽目,不为趋利刻意讨好、奉迎,以追求真功为本,以崇尚纯粹的艺术为宗旨,苦心孤诣,笔耕不辍,扎扎实实探索,认认真真耕耘。如今,终于形成了别具一品的艺术面貌,卓然自立于当代画坛,社会赞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很多作品,或出版、或发行,获奖丰厚,诸多殊荣,目不暇接,这些荣誉都是对李培发艺术成绩的嘉奖,也是对他积年沉浸在艺术长河中,勤于笔耕的最佳肯定。

任何艺术形式既要保持传统的艺术基因,也要凸显新时代的内涵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李培发的艺术创作也遵循了这样的一个法则,纵观李培发的艺术世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他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几十年来,他深入古法,血战古人,沉浸在传统艺术巨匠的笔情墨趣中,汲取诸家之长,熔铸一家之言,放眼斑斓缤纷的世界艺术,他形成了国际的艺术视野,在中西融合中,他练就了一身本领,古人前贤技法特点,他可以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可在手底,游刃有余地把传统的笔墨技法特点与造型、光影、透视、色彩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有机结合,并融进自己独到的艺术独到才情之中,从而使他的艺术创作既有传统笔墨的审美特质,又符合新时代大众的审美要求,比如他笔下的传统山水《溪山清音》、《空山四月晴》等创作,他擅于运用高远、平原、深远构图法则渲染雄浑壮美的大好河山,他以千变万化笔性与笔意传递对眼中自然山川的理解,他以书法入画的形式,使笔尖随着心性游走在画面之中,提按、力量、方向变化无穷,随意生发,散锋、侧锋、中锋交替生辉,互生奇妙,或骨线,或皴擦,用笔很简却意态丰富,用墨恣肆却妙趣横生,同时,他通过油画的光影、透视以及和谐的色彩构筑美轮美奂的具象,近景草木繁茂、峥嵘华滋,或烟云变幻、云雾升腾,中景山川巨壑、层峦叠嶂,或湖水盈盈,碧水荡漾,高远空间他多采用烟云和层峦交接的方式把具象与意象融为一体,从而使眼中之美到胸中之美再到笔底之美的过渡中,实现诗意空间和意境表达的高度统一。

如果说李培发的山水是传统与当代结合的有效探索,那么,李培发的西部山水作品,更具有时代精神,更具有创新意识,他不拘泥于某家某派,也不死守历代名家的一招一式,他严守传统审美法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实现自我内心的关照,他的造型、色彩得益于多年的中西融合,他的创新意识得益于多年艺术技法之器与人生哲学的艺术之道的结晶,他创作《祁连圣境》的系列作品,笔法中既有传统的文人气息,又有当代大众审美的艺术面貌,充分体现出李培发的造型能力和驾驭笔墨的能力,再看他笔下的《鸿运当头》、他笔下的《旭日东升》,他把书法的线条融进山水绘画之中,从而使他的山水更富有线条的流畅和韵律,用笔老辣酣畅,用色绚丽和谐、造型生动传神,从而形成了妙法自然、创新融合艺术面貌,独具一品,面貌凸显。

岁月如歌、时光静好,几十年,弹指一挥,沉浸在艺术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创作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从懵懂少年到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李培发始终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驻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处遐想于静心之途而妙手偶得,积大道于心源而独出一品,在绚烂的艺术世界里演绎靓丽人生,收获别样的魅力。

(文/蔡佳霖)

艺术家简历:

李培发,1957年生于天津,毕业于西安国际商务学院美术系,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清华美院研究生导师孙恺教授研究生班毕业,现为天津市美协会员,高级绘画师。

责任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