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发表时间:2020-07-07 15:26:41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安徽淮河流域,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广受欢迎,它既具民歌多变的曲调,也有婀娜多姿的舞步,还讲述风土人情。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探访花鼓灯的传承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86岁的曹树芝老人是花鼓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9岁开始学花鼓灯,13岁上台表演,退休后依然奔波于中小学和艺术团,传授花鼓灯舞蹈技艺。

据曹树芝介绍,花鼓灯主要由舞蹈、灯歌、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组成,舞蹈尤为重要。“花鼓灯的许多舞蹈身法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曹树芝表示,正是因为这种深厚的民众基础,才使得花鼓灯深受淮河两岸民众喜爱。

年过古稀的陈玉华也是颍上花鼓灯非遗传承人,和曹树芝一样坚持在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线。她大胆创新,将戏剧花旦的手、眼、身步,融于花鼓灯的意、情、境中,特别是花鼓灯扇法功夫。陈玉华表示,花鼓灯是师带徒,老带新,代代相传而来。如今,作为花鼓灯非遗传人,更应该竭尽全力给年轻人传授花鼓灯艺术。

在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练功房,墙上贴的是每日训练任务,从基本功到舞蹈排练,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标准。年轻的花鼓灯演员杨天保练习花鼓灯已10余年,他觉得很自豪。

“现在花鼓灯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喜欢这项表演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杨天保说。

近年来,颍上县花鼓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将花鼓灯艺术与扶贫相结合,创作出《扶贫情谊深》《答卷》《走访》《扶贫轶事》等剧目,并走入街道和乡村表演。

据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官方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花鼓灯,当地于2006年成立了颍上花鼓灯艺术学校,2009年成立了颍上花鼓灯艺术团,该团拥有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任教,培养出40多名专职演员。

责任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