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正文
既能服务,又可应急!探索志愿者社区治理共同体系
发表时间:2022-07-05 14:33:41来源: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党员志愿者、机关干部、团员青年、退役军人......在延吉新村街道,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主动深入“疫”线,筑牢社区防疫屏障。据统计,截至6月中旬,已累计动员志愿者8万人次参与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累计新增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注册志愿者1068人。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环境、新要求,延吉新村街道探索建立以志愿者力量为主体的“平战”相结合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系,在党建引领社会动员的工作格局中,继续发挥好志愿服务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扁平高效组织体系,释放最大服务效能

封控期间,延吉新村街道曾成立了一支社区抗疫志愿服务总队。同时,在延吉五六村、控江西三村、松花江路三个居民区试点“临时党支部+抗疫志愿服务队”模式,并逐步推广到17个居民区。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的生力军作用,缓解了基层抗疫工作的压力。

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街道也积极探索这支队伍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居民区文明实践站的组织架构,“1个社区抗疫志愿服务总队+17个居民区抗疫志愿服务队”的“两级运作模式”已经得到固化,构建起了扁平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各居民区根据工作实际,将队伍分为招募培训组、筛查组织组、物资运输组、医疗保障组、物资保障组、邻里互助组和安全监督组等,有效落实防疫措施、回应居民需求、维护防疫秩序、守护社区安全。

同时,街道相关部门制定《延吉新村街道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建立指挥、协调、调度、服务、督查等工作体系,形成一套规范完备、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制度保障;发布《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志愿服务岗位指引》等配套文件,细化志愿者岗位分类,明确工作内容,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从严从实、从深从细开展,进一步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凝聚社区中坚力量,补充一线治理短板

目前,很多志愿者虽然重返工作岗位,但并没有停下志愿服务的步伐。在周末的核酸采样、应急保障等岗位上,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志愿者是社区一线治理中强有力的“第二梯队”。对延吉新村街道而言,如何让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志愿力量接力服务社区治理,已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我们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做好专项志愿服务队伍的联络凝聚,把已经建好的防疫志愿者组织、队伍转化成为稳定高效的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所形成的组织动员和专业引领优势,加大招募力度,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更具人气、更有活力、更可持续。”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为做好志愿服务队伍的科学化管理,街道围绕社会面防控、社区管控、公共服务、舆论引导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合理设置核酸采样辅助、测温验码、文明劝导等14项岗位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筑牢群防群控坚实屏障。同时,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原则,以“线上+线下”方式,分级、分类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培训,分领域、分层次培养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和专业力量,实现志愿者“应训尽训、能专尽专”。

强化平战结合工作机制,锤炼应急处突能力

一旦紧急事件发生,如何迅速集结志愿服务力量?“平战结合,动态转换”,延吉新村街道在经过实践后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通过加快对前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梳理排摸,街道沉淀了一批仍有意向参与后续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的志愿者。依托“上海志愿者”网,注册登记志愿者信息,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库,确保每个居民区有一支应急队伍,随时“拉得出”、“靠得住”、“冲得上”。

党建引领下的志愿者动员机制,也不断得到健全完善。双报到党员充实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悉,街道着力于把前期“党建引领、党员带头、邻里参与”的抗疫经验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服务群众的手段,通过党建联建、楼组党建、邻里互助等方式,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平时“众星拱月”抓治理,深入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战时”凝聚合力抗疫情,确保重大疫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志愿服务力量能第一时间组织集结、优化整合、集中调配、发挥作用。

下阶段,延吉新村街道将通过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平战结合志愿服务体系,共同守护、建设延吉美好睦邻家园。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