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心向真善美 敬重天地人
发表时间:2022-04-25 10:26:01来源:慈善公益报

心向真善美 敬重天地人

——记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鲁献启


鲁献启
 

  慈善公益报(武莞青 本报记者 王杰)他是当代慈善界一位说真话、讲真情的长者,他观察社会、思考未来,对慈善情有独钟。他积极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是一位行走在慈善路上的瞭望者和守护者,他就是河南“孝善”文化的代表人物——鲁献启。

  鲁献启的一生与河南慈善事业有着特殊的缘分,是河南慈善事业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更是河南孝善文化的见证者。他还开先河创办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和河南省焦裕禄精神研究会,把时间和心血奉献给爱心与信仰。2017年5月,他卸任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之后又卸任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担任名誉会长……他的人生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三言”慈善:心向真善美

  谈到对慈善的认识,鲁献启认为:慈善的核心就是三个字——真善美,慈善就是人本、人性、人心,就是良知、良心。物质是“小善”层面,精神是“中善”层面,灵魂是“大善”层面。慈善说到底,还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关乎世道人心的问题。他说:“就自身来说,慈善是我的追求、归宿、信仰。”

  谈到人生经历,鲁献启讲道:“我是河南兰考人,出生在农家,家里兄弟姐妹6个,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冬天都很难有棉鞋穿,穿的是芦苇做的草鞋,里面塞点麦秸,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吃过很多苦,即便一片树叶也觉得应该珍惜。我年龄很小就参加了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兰考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现在称民政局),最早在社会福利院,后在外来人口收留站工作,在工作中看到了很多孤寡老人、无家可归的孤儿,流浪的、乞讨的、冻死、病死的都有,那两年多的工作,让我看到了很多人间疾苦。虽然那时候的人很穷,但精神上都追求善良和美好,让我很怀念。”

  “那个年代流行学雷锋,经常去火车站做好事,做好事就是生活习惯,这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能有幸参与社会工作,能为群众服务,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每一天都是宝贵的岁月。”鲁献启说,他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县福利院、收容站,最后一份工作在慈善机构,仿佛是命中注定跟弱势群体有缘,终将善始善终。

  谈到与河南慈善的独特情缘,鲁献启说:“河南省慈善总会是在2001年创立的,已经走过了20年路程。在创立前,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第一天筹备时,我刚好回到河南省民政厅工作,受民政厅党组的委托,负责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协调和筹备,应该说省慈善总会的创立凝聚了河南省民政厅和河南慈善人的共同心愿和情感,现在想起来仿佛昨天。”

  在他眼中,河南慈善界的老一辈们,包括河南省民政厅原厅长杨德恭、河南省慈善总会第一任会长李志斌等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积极推进慈善对困难群众的帮助,让扶危济困的使命正式有组织、有章程地开展。回头看,觉得这20年很有意义,也是他与慈善一生的宿命情缘。

“信仰”孝善:敬重天地人

  这么多年来,印象深刻的慈善人物有哪些?鲁献启表示,慈善人物往往就在我们身边,老百姓对慈善人物的称呼往往就两个词“孝子”“好人”。多年的慈善领域工作,有机会看到更纯粹、更无私的好人,比如新乡的吴金印,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大善人,他给群众办实事,不计名利,不怕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有周口慈善总会原来的老会长,也都对慈善倾注了真情,基层慈善建设做得好,让老百姓心中称颂,被人民称颂才是最高最美的认可……

  作为焦裕禄精神研究会的创会会长,焦裕禄在鲁献启心中,首要的特征其实是大善人。在他看来“焦裕禄心中装的都是人民,看到百姓过得苦,都会流泪,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是真正对人民的爱,是大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类型的干部,才会让人民真正爱戴。”

  鲁献启为人朴实、善学、真情,眼中有世界,心中有天地。他年龄已逾70岁,但他的办公室让人印象深刻,两面墙都是书,悬挂着“为善最乐,读书最佳”书法,述说着他的心声。生活中的他,内敛又敢言、爱思考又勤勉,亲切又温暖。与他对话,与他交往,是美好的时光,他真诚的关心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关爱后辈们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他还开展了传统文化和慈善报告100多场,现场听众达10万余人;他写讲稿、记笔记100多万字,编辑印刷出版10多本书,传递来自心灵的终极能量;其中《今天我们怎样学习焦裕禄》入选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出版物,获得国家出版物全资助项目。

“良语”慈善:真善需“真言”

  鲁献启认为社会慈善事业进行到现在,有四个问题很需要探讨和关注。

  第一、重物质慈善,轻文化慈善。这些年来,慈善事业发展很快、很好,但却有着“一头重、一头轻”的情况,就是片面重视了物质上的扶贫济困的慈善,而轻视了文化上的慈善。宣传、学习、研究得不够,缺乏对提高人的素质和道德的引领,特别是灵魂滋养的正能量导向,多是一种小善的行为,没有上升到大善的层面。

  第二、重个体慈善,轻社会慈善。这些年来,很多地区重视了对经济领域,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家慈善的鼓励引导,而忽视了包括所有社会机构和成员在内的整体社会慈善,特别是机关公务人员。从2016年9月1日,我国有了第一部《慈善法》,这应该是国家对社会慈善的一个强烈信号,但主流媒体发声不够,慈善氛围仍然不够浓,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的慈善意识和实践作用更是远远不够。

  第三、重一般宣传,轻典型带动。这些年来,对慈善的宣传重钱重物、就事论事,满足于一般化的慈善,力度不够,深度不够,更缺乏新时期有影响力的典型,包括忽略了民间百姓。其实当前大力提倡的所谓文明、所谓道德,早就融化在人们最平常、最自然、最天经地义的人性中。另外,也忽略了各级领导干部,“为政,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上”“衙门里好修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执政掌权者的德操势必会引领人民大众明善恶、修德行、成教化、美风俗,需要真正成为社会道德的风向标。

  第四:重慈善组织,轻慈善队伍。这些年来,很多慈善机构往往重视募集了多少资金,开展了多少慈善项目,却忽视了慈善队伍的个人素质建设。慈善工作者应该在慈善文化方面起到践行和引领的作用,发自内心的知善、为善、扬善。社会慈善的作用,不能仅仅是把慈善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岗位,而应该当作使命,当作一份责任,慈善工作者不能只是做善事,而是要做一个善人。

  鲁献启举重若轻的语言中,凝聚着他多年以来对人生和慈善的观察,他原本文化水平并不高,却内心热爱学习,不断挤出时间去学习,可谓勤学善思,最终成为博古通今之人。他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的人生经历值得人们去反思和思考,也值得学习。

  婆娑有情人间,鲁献启修一个“真”,再修一个“情”,他的人生已七十多载,心向真善美,敬重天地人,真善人敢真言,只为人间暖意!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