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正文
中国医师节 同心抗疫 护佑健康!
发表时间:2021-08-20 10:23:42来源:网络

你们逆向而行,选择与病毒生死相搏,一袭白衣下,仁爱济世的初心始终跳动。

你们一丝不苟,病床旁始终全神贯注,攀登医学高峰,只为点亮生命中的那盏灯。

近期出现的多点散发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特殊的战“疫”中,你们是百姓心中最信任、最可爱的人。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副雾气弥漫的护目镜,虽然看不清模样,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时刻,这些义无反顾的身影分外动人。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谢谢依旧奋战在一线的你们,筑起了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也请你们照顾好自己,记得按时吃饭,好好休息!

今天,向生命致敬,向医者致敬!

图说:上海新冠病毒肺炎中医治疗专家组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8月16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与一线救治团队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张炜: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智慧

张炜一直记得,一年前走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会诊室的那一刻,响起的掌声。

他愣了一下,随即也开心地笑了起来。原来,高烧十天、体温一度居高不下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服用中药后退烧了。“那会儿,所有的治疗手段都用过了,还没什么效果。眼看病人即将转为重症,情况很危急。”张炜记忆犹新。查房后,经过“头脑风暴”,大家决定介入中药治疗,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达到通腑泻热的效果,同时调整药物剂量给患者服用。当晚就有了不错的疗效,隔天查房时,患者已经开始退烧。两三天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转危为安并顺利出院。

张炜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主任,也是国家和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在曙光医院,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特色,肺科室也成为了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大有用武之地。”张炜告诉记者,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治疗呼吸慢病和未病防治,也正是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卫中心,很多外籍患者在亲眼目睹中医药治疗的显著疗效后,纷纷“路转粉”,主动要求喝中药,并直呼“神奇”。“所有的经验和成功,都离不开团队中每个人对中医处方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2003年非典肆虐时,张炜还是个“小医生”,主要参与了发热门诊的工作。后来,他经历了甲流、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历炼,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并在新冠疫情中带领科室全体成员冲在一线。“我们对于突发性的流行传染病的应对越来越成熟,这体现在不断完善的机制上。”张炜直言,“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专家组,中西医救治组共同抗击病毒。”

在国家的支持下,曙光医院于去年11月牵头组建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张炜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需要营造“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通过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贯通,凭借临床疗效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智慧与价值。

图 说:仁济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徐园对每一个发热病人都不放松警惕,必要的核酸检测一个也不少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徐园:哪里需要我,我的岗位就在哪

从学校毕业算起,徐园在治病救人的医学路上已经走了18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她就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工作虽辛苦,但作为疫情防线的‘守门员’,哪里需要我,我的岗位就在哪里!”在发热门诊常驻的她如是说。

最近一段时间,仁济医院发热门诊病人数量日均在100人次以上,最高峰时可达130-140人。“我们基本上是看完一个病人就要看下一个,节奏很快。”徐园说。在发热门诊,医生必须“全副武装”,N95口罩和防护面屏不仅很闷,也让医生和患者沟通时不得不提高音量。“说话多了,脑袋都嗡嗡的。”徐医生笑着打趣道,“感觉咽喉炎一直好不了了。”

不过,那些闷热、劳累、难以言说的艰辛也会在某些瞬间化为巨大的成就感。徐园一直记得今年年初接诊过的一名病人。2021年1月,仁济医院西院在对医务人员和外包后勤保障人员开展例性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中发现检测结果可疑,根据防控要求,西院随即实行闭环管理。此时,一名刚刚在仁济医院泌尿科做完手术出院的肾脏结石患者,在家中突发高烧。病人和家属万分焦急,不知道是手术后的并发症,还是存在感染风险,想要马上来医院检查。经过紧急协调,病人被转送到了仁济医院东院。

“患者病情比较重,而且除了身体上的高热,病人的心理状况也不太稳定。他一紧张,全身的炎症反应就会加重。所以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花了大量时间安抚病人,让他逐渐放松下来。”徐园回忆。病人康复后,家属感激地为白衣天使送上了锦旗。那一瞬间,徐园和同伴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

面对疫情的反复,守好发热门诊这第一道防线,成了徐园和同事们当下最重要的事。她坚定地说:“发热门诊比较特殊,不过作为一名医生,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也希望自己能够为上海的防疫工作贡献力量,保护好上海的市民!”

图说:普陀区疾控中心流调队的王中王呢称“铁人王中王”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王中王:一场一场锻炼出真本事

普陀区疾控中心流调队的王中王最近因为本报之前的一篇报道在中心内部“火”了一把,虽然昵称“铁人王中王”,但她还是坦诚地表示,这一年多是真累,但也成长了。

“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跟慢性病随访管理数据打交道的,让我去现场排密接、做流调?这些放在疫情前想也不敢想。”来自慢性病防治科的王中王表示,这一年半充分感受到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以及一个良好运作团队的重要性。1992年出生的王中王,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处置。年轻队员没有流调经验怎么办?处置过H7N9和H1N1的综合办主任郑亦慧和急传科科长崔燕就现场带,回来手把手教着改报告。“谁没有被叫过去一对一修改过流调报告啊,一次不行就两次,返工多了就熟悉了呗。”说来轻巧,但王中王和通知群里的72名应急队员一样,都是一场一场锻炼出来的真本事。

王中王还有个特殊技能——日语。因此还承接了普陀区入境人员的小语种流调任务。 “第一次做日语流调心里紧张啊,高考后快十年没有用过日语了,加上很多专业名词也不太懂表述,我还查了字典,一共做过两个日语流调,还挺顺利的。”

7月起,国内防控形势趋紧,确诊病例密接流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上海协查的工作量也剧增,原先负责场所现场调查的急传科人手就捉襟见肘了。“我第一次看探头是跟着急传科的蒋潇丽老师去的。那是个大型商场,需要按照流调获取的信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核对并判定密接和次密。看了一下午加一晚上后,我觉得我快瞎了。”但这还不是王中王看过最漫长的一次监控,“最难忘的是跟监测科的龚华科长一起在酒店看监控,整整三天的视频,我们两个看了两天一夜。”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中王说:“我已经记不清判了多少次密了,只记得我们一直在给后方发送核查名单,可能有百来个了吧。”密接和次密的判定很严谨,少判会有疫情外溢的风险,多判则会影响太多人的正常生活,压力很大,更考验公卫医生的专业水平。

严谨、无私、互助,是王中王这一年半来最大的感触。和她一样,通过轮训和实战,普陀区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队伍中每一位队员都具备了熟练的流调、现场排查、采样等多项技能,男队员还能随时随地支援现场消毒处置。

图说: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点"接苗人" (疫苗管理员)姜晓青认真保存疫苗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姜晓青:我的大半年感情,都寄托在疫苗上了

52岁的姜晓青医生是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负责人,工作30年、进入退休倒计时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和年轻人比体力,自己竟“一点也没输”。

去年11月至今,姜晓青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接苗人。不论有多晚,只要新一批的新冠疫苗到货,她总要从家里出发到冷链室门口迎接。接种点每天用剩的疫苗,也要清点摆放,做好报表。“这大半年的感情,都寄托在疫苗上了。”姜晓青笑说。

疫苗需要全程冷链管理,存储、运输每一道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冷链要求。各接种点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全市统一配送,而“接苗人”很多是晚上和凌晨接收疫苗,以确保第二天早上顺利开打不断苗。姜晓青说,最忙的日子是今年4月开始,全市接种疫苗进入高峰期,连续几天凌晨一两点接苗差点让姜晓青“崩溃”。在她看来,接苗人的工作,就是晚上睡觉后都要保持警觉的状态。尽管睡眠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但姜晓青并无怨言。“说不累是假的,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关系到前来打针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我家离接种点比较近,我自己也有30年工龄了,对疫苗的管理很熟悉,这个工作我来做最合适了,并且也一定能做好。”

姜晓青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接苗流程,除了按照不同的厂家、批号,分门别类进行摆放和清点,还要密切关注冷链冰箱的温度——疫苗保存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8℃。

“记得6月初那阵子也特别忙,临时接种点多,进进出出的苗多,批号也是乱的,工作强度大,每天全部理完已经8、9点了,回家几乎倒头就睡。”平时,她还要处理接种点的一些问题,比如疫苗上的码扫不出,或者接种者的码扫不出等,都要第一时间协调处置。

最近,姜晓青和同事们的头等大事是服务学生群体的疫苗接种工作。“新来的一些苗包装和以前不一样了,更要分门别类摆好,千万不能出错。”姜晓青说,尽管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还是丝毫不敢懈怠。工作这些年来,印象中有过几次特别紧张忙碌的阶段,但最忙的,绝对是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基层的我们,工作也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为了守护市民生命健康、共筑防疫铜墙铁壁,我们也一直在坚守和努力!”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