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时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等重大部署,11月10日至14日,由全国非遗传承创新与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指导、保利工艺主办、中艺东方承办的“遇见美好艺路同行”首期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在京举办。本次研修培训立足保利工艺工艺美术主业优势,精准聚焦山西五台县、河曲县,云南鲁甸县、巧家县、宁蒗县等保利集团长期对口支持的定点帮扶县,遴选20位扎根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美术从业者,通过为期5天的系统性研修,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
理论固本:构建非遗传承的认知体系与思维框架

本次培训以提升理论素养与宏观视野为核心,构建了层次分明、内容前沿的课程体系。特邀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就新 时代非遗保护的核心理念、政策框架与实践方法进行权威阐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教部项目主管王军围绕通过中外艺术创作与传播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拓展非遗项目的表达方式与受众范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深入剖析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协同机制;云南省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以丰富的非遗与文创案例分享,揭示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文化资本的创新路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汝瓷传承人范随州系统讲授汝瓷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力量,以融合为径,拓展传承边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海鹏教授从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角度,阐述了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系列理论课程构筑了从文化价值认知到前沿方法应用的完整知识图谱,为学员进一步深化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本质的认知,掌握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的方法路径提供了兼具思想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理论指引。

实践赋能:开拓非遗创新的美学视野与应用场域

为促进理论认知向创造实践的有效转化,本次培训还精心策划了多层次、高规格的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深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通过对国家级非遗精品力作的观摩学习,系统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传统技艺的美学精髓与时代价值,助力提升审美理解力与艺术表现力。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与北京珐琅厂的沉浸式课堂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烈汉对陶瓷艺术设计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独到见解、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对景泰蓝精湛技艺与现代转化的深刻解读,为技艺活化与产业转化提供了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的鲜活范例,助力学员深化技艺理解,拓展设计视野,提升对于文化本体的认知自觉。
协同共创:构建非遗发展的赋能网络与协作机制

本次培训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的同时,着力构建多元主体间深度链接、协同创新的赋能网络。在手作体验与分组研讨环节,来自鲁甸的滇绣、巧家的斑铜、宁蒗的摩梭瓦拉别传统麻织技艺以及五台的泥塑、澄泥砚、河曲的剪纸等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围绕活态传承、美育教育与市场转化等议题展开了跨地域、跨技艺的经验共享与思想碰撞。更为深度的互动体现在保利工艺与学员结成的“艺路同行”伙伴关系上,保利工艺依托“星火合唱团”,组织业务骨干与学员在音乐与非遗的艺术交融中探索文化共情的深层情感联结,构建保利工艺与非遗传承人之间深度链接、双向奔赴的合作桥梁,为后续共创项目奠定了审美共识与协作基础。
此外,本次培训还组织学员参观新保利大厦、保利艺术博物馆,深入了解保利集团品牌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和责任担当,感受山海情深的保利温度和家国情怀。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不是孤勇者的远征,而是一群人的同向同行。首期“遇见美好·艺路同行”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的成功举办,是保利工艺将主业优势转化为责任行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非遗传承人的个体能力,更推动了非遗保护从技艺传承向生态建设的转型。面向“十五五”,保利工艺将秉持共享、共创、共生的理念,通过持续导入市场资源、设计力量与传播渠道,搭建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成果追踪与转化赋能全周期支持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持续深化责任实践,创新探索“艺路同行”社 会责任品牌价值创造路径,为更好践行“国家战略执行者”的保利使命,更好实现“美好生活领创者”的保利愿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3-26)
-
(2025-03-18)
-
(2025-03-12)
-
(2025-02-26)
-
(2025-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