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路街道,“有事找社区”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是特殊困难群体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是社区工作人员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指南。从失独老人的证件办理,到困境家庭的生活难题,从突发意外的紧急救援,到孩子成长的细微牵挂,只要大家有需要,社区总有回应,用实实在在的帮扶,让“找社区”成为大家最踏实的选择。
暴雨出意外·社区就是“主心骨”
马家花园社区91岁的朴大爷,从未想过一场暴雨会让生活陷入危机。那天午后突降暴雨,他和老伴到小区凉亭躲雨时,被倒塌的大树砸中,造成脑震荡伴随胯骨骨折。正在附近巡查的社区网格员缪俊森第一时间赶到,安抚其老伴,拨打120并联系社区书记,等待期间清理现场方便救援。
急诊中,社区书记带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守在走廊。得知老两口是空巢老人,儿子远在外地,女儿多年未联系,手术同意书上的签字栏空空如也。社区主任当机立断:“我们来协调!”她安排网格员陪朴大爷的老伴回家取证件,自己则紧急联系朴大爷的儿子,通过视频详细说明情况,协助办理远程手续。
随后一周,工作人员轮班陪护,提供买热粥、取衣物、整理医保材料等服务,还请护工协助护理,协调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手术。考虑到事故涉及公共设施,社区主任带着法律顾问多次到现场取证,与树木养护公司沟通赔偿事宜。一周后,老人儿子赶到时,社区已落实部分医疗费用减免,赔偿协商有进展。老人感慨:“原以为老了无依无靠,没想到社区比亲人还贴心。”
孩子没人管·社区来当“守护伞”
2025年4月,枣子巷社区网格员谢小兰接到西安路小学校方的电话反映11岁的张同学未到校。该生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曾多次殴打她,校方放心不下,便向社区求助。
接到情况后,网格员立即上报社区并迅速上门查看。在多次敲门无人应答后,网格员果断前往门卫处调取监控,确认孩子并未离开小区。情况紧急,网格员随即报警并联系开锁匠开门。门开后,只见屋内环境杂乱,食物已然霉变,孩子正独自在家。网格员先行将孩子安全送至学校。当日下午,又返回屋内清理霉变食物,并联系电工维修老化电路,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保障张同学的生活与安全,社区迅速成立临时关爱小组,并建立“四方联动”机制:协调院委会照料其日常起居,委托门卫每日留意其外出动态,请学校及时反馈其到、离校信息。同时,社区还协调商家保障她的一日三餐,并与其母亲沟通,通过安装监控实现远程监护,全力提供“三个确保”的安心服务。
在网格员的多次沟通协调下,孩子母亲现已返回家中,履行监护职责。目前,由网格员、院委会和门卫共同组成的关爱小组持续跟进,保障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们已链接专业社工资源,为张同学提供情绪疏导、作息引导和学习辅导等全方位支持,全力守护其健康成长。
卧床办证难·社区跑腿来帮忙
青羊北路社区的残疾专委李宇星在日常走访中,遇到了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的失独老人黄爷爷。老人卧床不起,连翻身都需要家人协助,更让老两口犯难的是,办理残疾证必须本人到医院进行专业鉴定,这对卧床不起的黄爷爷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残疾证,重度护理补贴、残疾人辅助器具等福利政策便无法享受,家庭负担日益加重。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当即上报社区启动“助残绿色通道”,决心帮老人打破这一僵局。协调医院的过程并不顺利,行动不便的他顶着烈日,多次往返成都骨伤医院,一遍遍向院方说明黄爷爷的特殊困境。这份执着最终打动了院方,同意安排康复科医生上门评残。
一月后,医生携带专业设备来到黄爷爷家中,经过全面检查,现场出具了“肢体二级残疾”的鉴定结果。工作人员在一旁细心指导黄爷爷的老伴儿填写申请表,并承诺全程代办后续审批手续。“我们老两口正愁不知道怎么跑这些手续,没想到社区全都帮我们安排好了!”老人的妻子难掩感激。工作人员还耐心解释,残疾证办下来后,每月可申领100元重度护理补贴,还能申请轮椅、拐杖等康复辅具,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
家里遇难关·社区搭起“支撑架”
白果林社区的李阿姨是一位智力二级残疾人,生活起居全靠丈夫巫先生照料。巫先生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家庭抗风险能力极弱,一旦遭遇突发状况,很容易陷入困境。
2025年5月,李阿姨不慎摔倒导致双脚骨折,前期治疗已耗尽家中积蓄,后续康复费用让这个家庭一筹莫展。巫先生无奈之下向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杨鸿宇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社区启动帮扶机制,依据政策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同时,工作人员还协助整理医疗票据,进一步申请临时救助补助,确保李阿姨的治疗不因经济困难而中断。
考虑到家庭的长期困境,社区并未止步于临时救助,而是积极联动多方力量构建长效帮扶机制:街道残联为李阿姨申办了残疾人生活补贴,缓解日常经济压力;社区志愿者团队主动对接,协助巫先生照料李阿姨的生活起居,减轻其照护负担;同时社区还为巫先生对接了技能培训资源,提升其就业能力,以增加家庭收入来源。在多方合力下,李阿姨的康复情况逐步好转,家庭经济压力也得到有效缓解。
独居遇急病·社区冲在最前面
8月13日,永陵社区网格员曾智的电话突然响起,成都银行三洞桥支行工作人员的声音带着焦急:“三洞桥路某院落的宋婆婆打电话办业务时,突然说身体不舒服,还开不了门!”
网格员心头一紧,立刻上报社区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得益于平时“走百家门、知百家情”的积累,她清楚记得宋婆婆家是智能密码锁。一边火速联系老人家属获取密码,一边往现场赶。抵达时,银行工作人员和小区门卫已在门口等候,三人脸上都写着担忧。
门开的瞬间,一股浑浊是我空气扑面而来。只见宋婆婆正扶着墙,踉跄地往门口挪,脸色苍白得吓人。在场人员立即分工协作,大家将老人转移至屋外通风处休息,网格员协助准备温水并安抚老人情绪,门卫同步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初步诊断老人为低血糖引发的身体不适,需送医进一步检查。在陪同送医过程中,网格员持续与老人家属保持沟通。
当日下午,宋婆婆女儿致电网格员告知检查结果并表达了感谢。“多亏你们反应及时,目前老人生命体征平稳。”
“有事找社区”,在西安路街道,这短短五个字,是特殊困难人群与社区之间最牢固的约定。它藏在一次次响应里,显在一件件实事中,让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知道:不用慌,有社区在;不用怕,找社区办。这份承诺,温暖而坚定,让 “社区”二字成为大家心中最可靠的港湾。(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稿)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3-26)
-
(2025-03-18)
-
(2025-03-12)
-
(2025-02-26)
-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