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点 > 正文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绿色实践绘就生态画卷
发表时间:2025-08-28 14:59:49来源:中益综合

2025年7月,暑气正盛,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碧野薪火”实践团队的8名青年学子,以“筑梦乡村绿动未来”为主题,怀揣着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热忱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初心,奔赴江苏省盐城市,开启了为期7天的“筑梦乡村,绿动未来”社会实践之旅。从得珍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到条子泥湿地的滩涂之上,从科技助农的实践探索到生态保护的深度调研,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传递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下属于青春的奋斗篇章。

清晨的阳光洒向盐城市得珍家庭农场,连片的蔬菜大棚在田野间舒展,智能灌溉系统的水滴沿着管道精准滴落,滋润着长势喜人的蔬果。“碧野薪火”实践团的成员们刚踏入农场,便被这幅充满生机的现代农业图景所吸引。在农场经理王德清的带领下,大家穿梭于整齐的菜畦之间,沉浸式解锁蔬菜园的生产模式与田间管理奥秘。

图为得珍家庭农场经理王德清为实践团队员讲解蔬菜园生产模式

图为得珍家庭农场经理王德清为实践团队员讲解蔬菜园生产模式.赵小宁 供图

“咱们农场从育苗到采收,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流程。”王德清一边指着智能温控设备,一边向队员们介绍,“育苗时要精准把控温度和湿度,确保幼苗长势均匀;种植分区则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特性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采收期更要依据成熟度精细采摘,保证农产品品质。”队员们围在智能灌溉系统旁,看着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电脑终端自动调控灌溉量,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田园”的力量。农场墙上悬挂的一块块荣誉牌匾——“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农产品‘创牌立信’示范单位”,更是让大家看到了标准化生产为农场带来的认可与发展机遇。 走进阳光玫瑰种植大棚,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这里,队员们开启了农事劳作实践,跟着农户学习果实套袋技巧。“果袋大小要刚好能包裹葡萄串,袋口必须扎紧,既防虫害又防雨水,还不能碰伤果实。”农户手把手地示范,队员们听得认真,学得专注。他们一手托着沉甸甸的葡萄串,一手小心翼翼地撑开果袋轻轻套上,手指在袋口反复练习打结固定。不一会儿,指尖被果袋边缘磨得发红,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沾满泥土的手套也变得沉甸甸,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动作。“原来一颗葡萄要经过这么多细致的照料才能端上餐桌,农民伯伯太不容易了。”队员王同学擦了擦汗,深有感触地说。 劳作结束后,队员们围坐在合作社的“土专家”身边,听他讲述扎根乡土的创业故事。这位“土专家”从独自摸索种菜起步,面对种子选择、播种时机、灌溉频率等难题,一次次在田间地头观察试验;遭遇市场价格波动时,他焦虑过、迷茫过,却始终没有放弃。多年来,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土经验”,还不断探索“新技法”——根据不同土壤条件调整施肥配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技术分享给周边村民,带着大家一起学、一起干,带动全村发展特色种植。“农户齐心,黄土成金。”他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扎根乡土的实干者,也坚定了大家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发展的决心。实践结束时,队员们与王德清在“楼王镇现代果蔬示范园”标识牌下合影,定格下这段难忘的田间实践记忆。

7

图2为农户为实践队员讲解乡村故事。赵小宁 供图

离开农场,实践团一行来到条子泥湿地,这片位于黄海之滨的土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刚踏入湿地,队员们便被广袤无垠的滩涂、错落生长的碱蓬草所震撼,远处的蓝天与湿地相连,构成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在湿地负责人的引领下,大家前往方糖河口,开启生态探索之旅。 “大家看,这片红色的植物就是碱蓬草,它可是盐碱地改造的‘先锋植物’。”负责人指着成片的碱蓬草介绍,碱蓬草能在盐碱度极高的土壤中生长,不仅能稳固土壤、净化水质,还能为底栖生物提供栖息觅食场所,为候鸟搭建重要的“补给站”。队员们蹲下身,仔细观察碱蓬草的根系,触摸着肉质的叶片,听负责人讲解它在生态修复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大家又了解了互花米草的专项治理行动。“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会挤占本土生物生存空间,破坏湿地生态平衡。”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台沿海通过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退渔还湿等工程,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彻底除治近7万亩互花米草,有效恢复了滩涂本土生物群落。 在湿地观景平台上,队员们手持望远镜,目光投向远方的滩涂。

图为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拍摄照片。

图为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拍摄照片。赵小宁 供图

“看,那是一群黑嘴鸥!”随着队员的一声惊呼,大家纷纷将望远镜对准目标,只见几只黑嘴鸥在滩涂上嬉戏、觅食,灵动的身影为湿地增添了生机。“东台川水湾区域是我国首个海岸带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清除互花米草、改造水系、播种盐蒿,现在已经成为黑嘴鸥等鸟类的‘新家园’。”负责人的话语让队员们倍感振奋,“未来这里计划打造成黑嘴鸥第二繁殖地,让更多候鸟在这里安家。”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用相机拍摄候鸟的身影,希望用镜头记录下湿地的生态之美,让更多人关注湿地保护。 “以前只在课本上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来到条子泥湿地,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队员王同学说,湿地不仅是生态屏障,还能通过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方式带动周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还了解到,湿地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监测站、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该承担起生态保护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绿色家园。”实践团团长坚定地说。离开前,队员们与工作人员在湿地标识牌下合影,将这份对生态保护的初心与承诺定格在黄海之滨。

DSC08305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条子泥湿地合影。赵小宁 供图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这个智能设备能做什么吗?说出指令,它就能帮我们识别垃圾分类哦!”在盐城市某乡村的活动广场上,实践团成员正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的人工智能科普展示。队员们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与软件专业优势,带来了智能交互设备——孩子们指尖划过屏幕,程序实时显示垃圾分类结果;对着设备说出“可回收物”,虚拟形象便会演示如何分类投放。一个个有趣的互动环节,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睛,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 “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科技,用机器人帮爷爷奶奶种地!”一名小朋友拉着队员的手,兴奋地说。队员们笑着回应:“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一定能实现梦想!”除了科普展示,队员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垃圾分类手册,结合湿地保护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湿地里的鸟类需要干净的环境,我们不乱扔垃圾,就是在保护它们的家园。”队员们的讲解,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扎根。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开展乡村环境美化行动。大家手持垃圾袋,弯腰清理道路旁、草丛中的垃圾——塑料袋、废纸屑、烟头……哪怕是藏在草丛深处的细小垃圾,也被一一捡起。孩子们学着队员的样子,踮起脚尖够树枝上挂着的废塑料瓶,虽然指尖沾了泥土与污渍,却没人喊累。“姐姐,这个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吗?”“叔叔,烟头应该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对不对?”清理过程中,孩子们不时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实践之中。路过的村民看到这一幕,也主动加入清理队伍,原本有些杂乱的道路,渐渐变得整洁有序。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志宇在制作网页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志宇在制作网页。赵小宁 供图

为了让环保理念传播得更广,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制作了“湿地保护与垃圾分类”主题网页。队员王志宇负责网页开发,他一边敲击键盘,一边向队友介绍:“网页分为‘湿地百科’‘分类指南’‘行动风采’等板块,不仅能普及知识,还能展示我们的实践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环保。”在“湿地百科”板块,详细介绍了湿地的定义、重要性及保护措施;“分类指南”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大家如何正确分类垃圾;“行动风采”展示了实践团在农场、湿地、乡村的活动照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网页,将现代科技与环保理念结合,让更多人了解湿地保护和垃圾分类,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王志宇说。 暮色降临,实践团成员来到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静立在栈道之上。身后红旗猎猎,映着晚霞与粼粼波光,青年学子的身影与生态廊道的美景融为一体。“这次‘三下乡’实践,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希望。”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7天的社会实践虽已结束,但“碧野薪火”实践团的故事仍在继续。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乡村、服务乡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益语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