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点 > 正文
“需求为本 三圈协同” 西安路街道关爱援助服务站运营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5-08-20 15:52:50来源:中益综合

西安路街道关爱援助服务站成立于2024年9月,服务站以“社会救助政策清、困难人群底数清、服务对象需求清”的“三清”为基础,聚焦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等12类特殊群体,构建“党建+专业+资源”立体救助网络,推动关爱服务从单一物质帮扶向“物资+服务+心理”综合模式转型,努力实现“关爱巡访队伍足、关爱保障资源足、关爱援助服务足”的“三足”目标。

街道目前在册特殊困难人群700余人,涵盖低保对象400余人、散居特困3人、特殊困难儿童10人、空巢独居老年人300余人等,普遍面临身心健康、资源匮乏和社会融入等多重困境。尽管已开展常态化“三色”巡访工作,但因人力与专业能力所限,服务仍偏重基础走访与物质援助,难以深入回应复杂需求。同时,辖区内虽有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物探队、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院等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大化堂、苏宁易购等爱心企业资源,但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未能形成合力。

因此,服务站坚持以辖区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托关爱巡访、社会救助、赋能支持三大平台功能,着力强化“服务资源圈、支持资源圈、社会资源圈”的协同运转与有机联动,有效整合及高效利用各类资源,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运营体系。在此框架下,服务站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关爱援助服务的响应速度、覆盖广度与服务深度。

加强站室联动,丰富服务资源圈

一是服务站下沉至社区驿站,开展精准服务。聚焦低保人群开展精准服务,完成访视建档100户,提供助餐、助洁、代步、代购、中医服务等生活救助150余户,服务总人次超2000次,实现从“保生存”到“促发展”的转变;开展个案管理13例,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困难老人、重度精神残疾对象等摆脱困境;实施“阳光微心愿・暖心速递”行动20余次,为空巢独居老人和残疾人解决电路维修、适老化改造等实际困难;联动社区驿站开展残疾人园艺治疗小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小组2个,累计参与128人次,并举办“一日慈善家”便民服务及“逐梦向阳”主题社区活动9次,吸引超过1000余人次参与,营造了社会融入氛围。二是多类项目协同推进,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救助项目聚焦低保人群,开展健康养生、社会倡导等活动2场;慈善创投以“为你而绽”小分队为载体,完成10个微心愿圆梦,涵盖便民服务、居家清洁与安全等需求,同步推动慈善氛围营造。

社工与服务对象拉钩,承诺

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医院陪诊服务

加强服务指引,巩固支持资源圈

一是建立多层次机制推动服务规范。每月召开街道—社区两级联席会议,实现困难群体需求动态响应;编制《西安路街道关爱援助站服务指南》形成从兜底保障到赋能发展的全链条服务指南;制定《生活服务类社会救助操作手册》,明确各类救助的准入、实施与操作标准。二是通过督导赋能提升专业力量。聘请高校老师及高层次社工专家开展督导,增强复杂问题应对能力;组建7支社区关爱巡访小分队,开展2次集中培训,规范巡访流程;招募居民、志愿者等组成2支“为你而绽”小分队,开展需求收集与筹款培训;组建3支“福宝服务队”,涵盖居民骨干、专业服务人员、高校志愿者等,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累计培训146人次。

关爱援助服务联席会

社区关爱巡访小分队培训

加强品牌意识,活化社会资源圈。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关爱资源可持续。整合维修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等七类资源编制《关爱援助资源手册》,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联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百余名专业志愿者,提供艾灸、推拿等中医服务;整合100余家爱心企业及个人,常态化开展助餐、助浴等服务;依托社区基金建立“五福”资金池,定期公示资金使用,增强公信力。二是打造品牌活动,提升关爱资源影响力。策划“一日慈善家”“福气快递员”等公益品牌,通过“为你而绽”等行动募集善款2000余元,提升社会认知与参与度;借助新闻与社交平台宣传服务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关爱行列。

为服务对象更换开关面板,完成微心愿

“一日慈善家”活动

通过上述“三圈”的协同联动,服务站精准定位了“服务推进器”“能力锻造器”“资源调度器”三重角色,形成了“社区探需—街道统筹—资源匹配—精准落地”的高效服务闭环,产生了“1+1+1>3”的协同倍增效应,逐步构建起覆盖特殊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立体服务网络,极大提升了西安路街道关爱援助服务的整体效能与精准度。(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益语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