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点 > 正文
雏鹰振翅淮水畔 青春力量润童心——郑州大学雏鹰支教队赴淮滨县邓营小学开展“三下乡
发表时间:2025-08-19 15:31:40来源:中益综合

七月的淮滨,田野铺金,热浪蒸腾。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这个刚刚摘掉“贫困帽”的土地上,一股青春的活力注入了邓营小学。7月19日,响应国家“三下乡”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郑州大学雏鹰支教队的12名队员,怀揣着知识与热情,跨越山水,抵达了这里,开始了为期15天的支教旅程。

这支队伍虽小,却凝聚着郑大学子的精诚与专业。他们来自护理与健康学院、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力学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七个不同领域,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他们的目标明确:为教育资源仍显匮乏的淮滨乡村孩子,带来多彩的世界,播撒希望的种子。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支教队员王光宇授课

7月20日,支教队带着些许忐忑开启支教的第一堂课。空荡的教室,只有十个孩子怯生生地坐着。“尽管准备了很久,刚走上讲台时,我还是特别紧张,”支教队员、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光宇回忆道,“但我的些许手足无措,很快就在孩子们探索、纯粹的目光中融化了。”那一双双眼睛,成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

课堂,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支教队精心设计了语文、数学、英语、红色教育、音乐、美术、体育、生理和心理健康课九门课程。为了让课堂真正“活”起来,队员们各展所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精心备课。音乐课上,队员邱解斐带着孩子们边唱边跳,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生理课上,队员崔慧敏用“轻粘土”在课堂上现场捏器官,让孩子们更形象地了解人体的构造;语文课上,队员张虹通过彩绘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课本里的世界……“每次备课时,我都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再转化成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们。我希望我的课堂是生动的,丰富的,希望孩子们真的能学习到不一样的东西。支教队员、护理与健康学院的赵梓彤说到。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支教队员赵梓彤与孩子们手举画作合影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梦想探讨会孩子们聆听他人的梦想中

支教生活,远不止三尺讲台。除日常课程,队员们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趣味运动会、离别歌会等。邓营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王采薇说:“我最喜欢的是梦想探讨会互动。我们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梦想,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队员们还分组进行了家访。崎岖的村路上,他们走进一个个农家小院,倾听家长的心声,也看到了许多孩子作为留守儿童的不易与坚强。这些家访,让支教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增添了情感的纽带和责任的重量。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支教队员符文斗家访中

队员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简陋的厨房里,、洗菜切肉成了每日的“必修课”。支教队员、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吴炫毅笑着说:“从‘厨房小白’到能做出大锅菜,是支教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住宿条件更是艰苦,体育垫子拼成的“床铺”、蚊虫的叮咬、夏夜的闷热,都考验着这些缺乏生活经验的的大学生。然而,当孩子们踏着夏日的暖阳踏进校园,冲到他们身旁说一句“老师好”;当看到他们因学会一个新单词、画出一幅满意的画而绽放的纯真笑容时,所有的疲惫与简陋都被瞬间治愈。“孩子们的笑容,是这盛夏里最清凉的风,最甜的糖。”护理与健康学院的张娟娟动情地说。

十五天,短暂却厚重。对于邓营小学的孩子们,这是一次知识的启蒙、视野的开拓,是感受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夏天。对于郑州大学雏鹰支教队的12名队员,这更是一次深刻的淬炼与洗礼。他们用脚步丈量了刚刚脱贫的土地,用双手触摸了真实的乡村,用真心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他们体会到了基层教育的不易,更深刻理解了国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意义。

在淮滨的田野上,这群年轻的“雏鹰”不仅用知识润泽了童心,更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他们生火做饭的手,握笔更稳了;睡过大通铺的肩,扛责任更牢了;被烈日晒黑的脸庞,映照着青春奉献最动人的光彩。他们的行动,正是当代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邓营小学学生将手合成星星寓意“希望”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雏鹰支教队员于邓营小学大门处合影

当离别的歌声响起,孩子们紧紧拉着老师的手,眼中满是不舍。支教队员们知道,他们带走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一生的牵挂;留下的,是知识的火种和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雏鹰振翅,虽暂别淮水,但那份青春的力量,已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将激励着更多后来者,奔赴山海,不负韶华,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通讯员:邱解斐)

责任编辑:益语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