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非遗”开展禁毒宣传和戒毒帮扶工作?请看这几个地方的做法↓
禁毒主题蚕茧画活动
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禁毒办联合辖区派出所在耕朴画室开展“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禁毒精神”主题禁毒蚕茧画活动。禁毒民警和社工现场讲解毒品知识,指导孩子们制作禁毒主题蚕茧画。一颗颗雪白的茧子,通过巧妙构思,被赋予七彩的意义,成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非遗禁毒蚕茧画,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工作人员还为表现优秀的孩子颁发了“禁毒小卫士”奖状。
非遗巡游伴禁毒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举办“黄石巡游非遗 传承禁毒文化”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包含“和平九鲤灯”“神武踩高跷”“惠洋十音”、南少林武术等多种非遗项目,现场人群涌动、热闹非凡。荔城区禁毒办联合镇政府、黄石派出所、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禁毒志愿者借此契机在巡游安保街区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禁毒理念”宣传活动,贴靠群众发放禁毒宣传图册,传播毒品知识、法律法规。
禁毒主题四平戏《状元与鸦片》
近日,以喜迎第十二届宁德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龙潭文创片区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福建省屏南县禁毒办牵头组织四平戏剧团在龙潭村开展禁毒题材四平戏《状元与鸦片》首演。屏南四平戏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禁毒主题永生花相框和国粹蓝染
近期,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禁毒办联合乐园镇、十里亭镇人民政府开设禁毒非遗永生花相框制作、国粹蓝染等两场特色手工活动课程。永生花相框制作活动中,社工通过宣传讲解、互动抢答带领孩子们学习禁毒知识,相框画老师指导并带领大家制作出一幅幅印有“NO DRUGS”等禁毒标语的永生花画。在禁毒蓝染活动中,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板蓝根蓝染的前世今生,零距离接触板蓝根染料,亲手制作蓝染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既感受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趣味性强,又学到了禁毒知识、增强了禁毒理念!以后有这样的活动请及时通知我们。”两项活动赢得了参加活动的群众的赞赏。
亲子家庭手工扎染
5月20日,广东省中山市港口区群乐社区党委、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联合镇禁毒办,开展“传承非遗文化 邂逅蓝色时光”——亲子家庭手工扎染主题体验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讲解禁毒知识和扎染历史及操作方法,指导亲子家庭开始扎染创作,以竹夹、弹珠为工具,将白棉帆布袋和渔夫帽通过折叠、捆扎、扭曲等工艺,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禁毒主题扎染作品。
孩子们的剪纸艺术课
近日,重庆市武隆区鸭江小学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谷中和老师来校举办剪纸禁毒课。课堂上,谷中和老师向同学们传授着剪纸的技艺,同学们用手中的一把把小剪刀在红纸间来回穿梭,剪出一幅幅包含“吸毒有害”“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禁毒6•26”等字样和图案的禁毒剪纸作品。
传授蒿子面技术,帮扶戒毒人员
近日,宁夏中宁县禁毒办依托中宁县“蒿子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技能培训班,开展涉毒人员就业帮扶及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培训班由中宁县蒿子面非遗传承人史学琴授课,45名符合条件人员参加此次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实操演练方式,形成“技能培训+就业创业+非遗传承”联动循环,对参加培训后学员达标作品,由相应非遗商铺按计件价格收购,帮助参训学员实现在家就业创业。
http://www.nncc626.com/2023-05/23/c_1212190638.htm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3-26)
-
(2025-03-18)
-
(2025-03-12)
-
(2025-03-05)
-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