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苏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省属应用型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基本使命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服务性、应用性特征。
近年来,省属应用型高校为企业和社会输出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深化产教融合与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省属应用型高校迎来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组建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可以汇聚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等各领域的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组建集合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师资团队,构建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围绕重点学科专业,依托各类高层次平台,集聚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中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创新引才机制,通过年薪制、校企双聘制等多种灵活用人方式吸引各类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来校从事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注重企业导师队伍建设,设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从行业企业聘请企业家、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学校产业教授或兼职教授。
建设能力全面的师资队伍。产教的深度融合往往会催生工作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行业学院、产业学院等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是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的最佳场所。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借助各类产教融合平台,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工科情怀,加强教师“人文观、科学观和工程观”教育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力度,让教师探索建立工科发展的教学新范式,在拓展性课程、前沿性课程等教学内容中创新。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共同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建立专任教师赴合作企业轮训制度,安排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挂职锻炼等,着力加强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一流的“双师型”教师,把教师是否熟悉相关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作为重要评判标准,建立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培养高效合作的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应围绕学科布局规划,借助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站等平台,选拔具有跨学科背景与综合能力的教师为组团桥梁,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鼓励教师学术交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高效合作意识。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型优秀团队”培育计划,加强基于产教融合的学科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从团队成员的关联度、融合度、互补度、有效度等方面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力争创建更多的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和社科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考核与评估必须符合为行业或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新兴专业为培养方向等基本特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职评、考核等制度,实施分类评价、分类管理,让各种类型的教师都能高效合作、各展所长、各尽其能。应用型高校应加大破除“五唯”力度,将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和实践技能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科研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社会实际贡献,探索形成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1-28)
-
(2024-11-27)
-
(2024-11-26)
-
(2024-11-25)
-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