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 > 正文
武汉一高校同班同寝“两兄弟”同时考研“上岸”
发表时间:2021-05-08 08:53:11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叶涛 王慧 陈冲 谈宇锋)近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翡帷居北楼528二人间宿舍接连收到喜报,该宿舍的黄宛和杨得民先后通过硕士研究生复试,分别被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录取,黄宛还获得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黄宛(右)与杨得民(左)双双“上岸”后在图书馆前合影留念。通讯员供图

黄宛和杨得民是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同班同学。为了方便学习,两人都提出了入住学校二人间的申请,并被分配到同一间宿舍。热情开朗的两个湖北小伙儿,很快在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建立了深厚地友谊。平时,他们几乎同进同出,一起上下课、呆实验室、泡图书馆、锻炼身体,亲如兄弟。在学习上更是你追我赶,两人的成绩都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杨得民说,“我们俩平时都喜欢跑步、打羽毛球,做实验也经常在一起,很多时候看待问题的想法也差不多,可谓是‘志趣相投’了。”

黄宛(中)和杨得民(右二)双双获得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学生组一等奖。通讯员供图

2019年8月至11月,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了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看到比赛信息后,黄宛第一时间告知了杨得民。两人相约报名参加了其中的湖北省化学与环境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比赛。经过院赛、校赛的层层选拔,最终二人双双获得学生组一等奖,并因此荣获2019年“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大学期间,黄宛还曾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在任期间,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师生的赞赏;与团队一起参加课外创新实验,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篇。杨得民则一头钻进了实验室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刘秀娟博士的科研小助手。

黄宛(前)与杨得民(后)在校图书馆挑选专业课书籍。通讯员供图

大二暑假,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黄宛在家人的鼓励下,积极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在光谷的一家生化相关专业企业谋得了研发助理一职。实习过程中,黄宛发现:“在化工方面有所建树的学长学姐们,大多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技能突出,和他们相比我还欠缺很多。”

回校后,黄宛和杨得民交流起了自己的实习实训心得,并告知了对方自己准备考研的消息。没想到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查阅了相关信息、分析自身优劣势后,确定了各自的目标院校。

确定考研目标后,他们制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表,计划2020年年初开始互相监督学习。没想到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打断了他们的计划。因为无法预料疫情的发展,两人在网络上进行了探讨,并重新修订了计划。

2月初,“宅”在仙桃的黄宛和“封闭”在荆门的杨得民开始了网上打卡学习生涯。当时因为疫情快递停运,无法采购学习资料的二人,开始在网上找学习资料,并相互分享。每天早上7点半,隔着一根长长的网线,两人开始了同频学习时光,每天保证8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两人还会抽时间交流学习心得。为了学习更有效果,黄宛把《高等数学(二)》的重难点摘录下来记在A4白纸上,这份学习资料整整有50页。

去年8月29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有序分批返校。黄宛和杨得民也顺利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返校后,两人重新制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表,相互监督,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到图书馆自习室,图书馆闭馆后才姗姗回到宿舍。吃饭休息时,他们经常会相互提问,以此来“为难”对方。回到寝室后,两人或独自看书,或相互提问、学习英语,晚11点准时熄灯休息。每个周五,他们都会相约一起运动,有时候是跑步一小时,有时候是打一小时的羽毛球。黄宛说:“最后的100天,压力非常大,感觉时间特别紧张,一起运动是我们放松心情、纾解压力的秘密法宝。运动完之后,总有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两兄弟”认真备考中。通讯员供图

一路相互扶持、并肩作战,“两兄弟”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二人间宿舍最大的好处就是室友间容易达成共识。”杨得民说,“二人间宿舍的环境和条件对我们的学习帮助很大,两人的作息时间都基本同步。”黄宛感叹道:“林荫校园里,我们见证了彼此奋斗的青春,这是大学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最好的纪念!”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